在大蒜的種植過程中,想要達到高產(chǎn),很多方面都要多注意,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意見關于大蒜的栽培技術。
首先就是要深翻整地、施足基肥。大蒜以土層深厚、肥沃、疏松、排水優(yōu)良的砂質土壤為宜。大蒜前茬收獲后立即清地,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~6000千克,復合肥80~100千克,并配施一些鈣、鎂、硫肥。然后深翻30厘米左右,精耕耙平。
其次是精細播種、培育壯苗。首先要選好蒜種。種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營養(yǎng)來源,其大小好壞對產(chǎn)品器官形成的影響很大。因此,應根據(jù)品種特性,選頭大、瓣大、瓣齊的蒜頭作種,播種前掰瓣并剔除霉爛、蟲蛀、破碎的蒜瓣,按大小分為3級,播種時先播一級種瓣(百瓣重500克左右),再播二級種瓣(百瓣重400克左右),三級種瓣(百瓣重小于300克)一般不作種。不同級別種子要分別栽種、不要混栽。并且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。大蒜播種的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~6片葉,此時植株抗寒力強,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,并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。播種過早,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(yǎng)分,降低越冬能力,引起二次生長,影響大蒜品質。播種過晚,則蒜苗小,組織柔嫩,根系弱,積累養(yǎng)分較少,抗寒力較低,越冬期間死亡多。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。并且要合理密植,
一般畝栽4~5萬株;早熟品種適當密些,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;中晚熟品種應適當稀些,以畝栽4萬左右為好。另外大蒜地膜覆蓋增產(chǎn)效果明顯,與陸地栽培相比,覆蓋地膜能改善大蒜生長的微環(huán)境條件,促進大蒜的生長發(fā)育,從而達到早產(chǎn)、高產(chǎn)的目的。研究表明:大蒜地膜栽培,抽薹時間可提前6~10天,成熟期提前5~8天,增產(chǎn)蒜薹55.35%,增產(chǎn)蒜頭44.8%。一般先播種后蓋膜。蓋膜要嚴密,壓緊。做到膜緊貼地面,無縫隙,膜無皺折,有破損時及時用土堵上。
再次是加強田間管理,高產(chǎn)穩(wěn)產(chǎn)。幼苗期管理:大蒜苗出齊后澆水1次,結合澆水,每畝施用5~8公斤高氮復合肥來促苗生長,對于肥力較高,底肥充足的田塊可不施肥。而后控制肥水,中耕除草,松土保墑。為了保護幼苗越冬,適時適量的澆1次封凍水。待春季氣溫回升,大蒜心葉和根系開始生長時,澆返青水,結合澆水,畝施8~10千克高氮復合肥來促進幼苗生長;ㄑ糠只廪飞扉L期管理:退母后植株開始獨立生活,花芽、鱗芽開始分化,進入旺盛生長期。此期要肥大水勤,一般5~6天澆水1次,每2次水追施1次肥,每畝可追施復合肥15~20千克,共追肥2次。蒜薹采收前3~5天停止?jié)菜,使植株稍現(xiàn)枯萎,以使“口松”易菜薹。鱗莖膨大盛期管理:菜薹后立即澆水1次,并畝施高氮復合肥15~20千克,以滿足蒜頭膨大對養(yǎng)分的需要。以后4~5天澆1次水,收獲前1周停止?jié)菜顾忸^組織老熟,提高其耐貯性。
要適時采收。蒜薹的采收:適時采收蒜薹不僅能提高蒜薹的產(chǎn)量和品質,而且對提高蒜頭的產(chǎn)量有重要作用。當蒜薹生出葉鞘口8~15厘米,上部打彎“稱鉤”形且總苞變白時采收,質地柔嫩、產(chǎn)量高。收獲時一般應選在晴天中午或午后較為理想,提薹時應注意保護蒜葉,防止葉片被拔起或折斷,影響蒜頭膨大生長。
2、蒜頭的采收:根據(jù)不同的用途,若收蒜頭供腌漬用,可在收薹后15天左右收獲;若收干蒜頭,則在收薹后20~25天,植株葉片逐漸枯黃,假莖松軟時收獲。收獲后,進行晾曬,晾曬時注意只曬秧,不曬頭,防止蒜頭灼傷或變綠,經(jīng)常翻動,2~3天后,待莖葉干燥,即可貯藏。
大家如果還有更好的方法來提高大蒜的產(chǎn)量,可以到火爆農資網(wǎng)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(火爆農資招商網(wǎng):田攀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