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審定編號:蘇審麥200101
二、來源和類型:原品系名稱“淮97p4”。系江蘇徐淮地區(qū)淮陰農科所從冬春性小麥輪回選擇群體進行連續(xù)單株選擇,1997年育成。屬于半冬偏春性、中早熟小麥品種。
三、試驗結果和適應范圍:該品種1999-2001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小麥中間試驗。1999-2000年度省區(qū)試平均畝產488.15公斤,比對照陜229增產11.64%,比第二對照徐州25號增產9.95%,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;2000-2001年度省區(qū)試平均畝產522.65公斤,比對照陜229增產14.22%,增產達極顯著水平;2000-2001年度參加省淮北小麥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463.70公斤,比對照陜229增產3.04%。該品種適宜于我省淮北麥區(qū)及淮南北部麥區(qū)種植。
四、特征特性:該品種幼苗半匍匐,葉色較淡,葉片寬挺。分蘗性中等,成穗率較高。株高85厘米左右,株型緊湊,葉片上沖,長相清秀。莖稈彈性一般。該品種畝有效穗40-45萬左右,每穗粒數(shù)30粒左右,千粒重43克。長芒、白殼、白皮、紡錘型穗,小穗排列較稀,結實性較好。該品種中抗赤霉病、白粉病,中抗-感紋枯病,中感葉銹。該品種容重803克/升,蛋白質含量13.95%,濕面筋含量38.00%,沉降值27毫升,降落值370秒,吸水率65%,面團穩(wěn)定時間為2.0分鐘,粉質評價值44分(南京經濟學院糧油檢測中心,2000年)。該品種豐產、穩(wěn)產性較好,全生育期為235天左右。
五、栽培技術要點 :1、適期播種:精選種子,播種前可曬種1-2天,播種期以10月10日-25日為宜。 2、合理密植:條播0.2米行距,畝基本苗控制在12-16萬。 3、肥水運籌:畝施純氮15公斤左右,70%作基肥,25%作穗肥,5%作平衡肥,控制好春季肥水,并適當進行根外追肥。 4、 田間管理:灌排溝配套,及時除草,防治好病蟲害。